化學品細菌回復突變 檢測介紹
在細菌回復突變試驗中,通常使用鼠傷寒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作為指示生物。這些細菌菌株經過基因改造,缺乏某些DNA修復酶或合成酶,導致它們容易發(fā)生基因突變。當受試物作用在這些菌株上時,如果受試物具有致突變性,會導致菌株中的DNA發(fā)生突變,從而引起細菌回復突變。
中科檢測動物毒理試驗中心,提供毒理檢測,可以開展化學品細菌回復突變試驗,報告具有CMA和CNAS資質。
化學品細菌回復突變 試驗細胞
新鮮的細菌培養(yǎng)物應生長至指數生長晚期或穩(wěn)定期早期(細菌濃度約為10°個/mL),生長已達穩(wěn)定期晚期的培養(yǎng)物不能使用。試驗中所用的培養(yǎng)物中的活菌度應較高。活菌度可根據細菌生長曲線的歷史性對照數據確定,或在每次試驗時通過滴片測定活菌數。
化學品細菌回復突變 試驗原理
細菌回復突變試驗應用需要氨基酸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株去檢測由DNA的一個或數個堿基對的置換、增加或缺失造成的點突變。本試驗的原理是檢測試驗株中存在的回復突變并恢復合成必需氨基酸的能力。
發(fā)生回復突變的細菌能在缺乏特定必需氨基酸的條件下生長,而親代菌株則不能生長,故能檢出。
當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在受試樣品作用下發(fā)生回復突變后,即恢復了合成特定氨基酸的能力,因此可以在不含該氨基酸的培養(yǎng)基上形成菌落,而那些沒有發(fā)生突變的菌株和突變菌株的親代菌株則因無法合成特定氨基酸而不能在不含該氨基酸的培養(yǎng)基上形成菌落。
化學品細菌回復突變 檢測標準
GB/T 21786-2008 化學品 細菌回復突變試驗方法
GBZ/T 240.8-2011 化學品毒理學評價程序和試驗方法 第8部分:鼠傷寒沙門氏菌回復突變試驗
服務優(yōu)勢
1.擁有眾多先進儀器設備并通過CMA/CNAS資質認可,測試數據準確可靠,檢測報告具有國際公信力。
2.科學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tǒng),保障每個服務環(huán)節(jié)的高效運轉。
3.技術專家團隊實踐經驗豐富,可提供專業(yè)、迅速、全面的一站式服務。
4.服務網絡遍布全球,眾多一線品牌指定合作實驗室。
-
增塑劑檢測增塑劑是指可提高聚合物理性的一類物質,增塑劑主要用于 PVC樹脂,其用量可占整個增塑劑用量的98%以上。 中科檢測可以提供增塑劑檢測服務,報告具有CMA和CNAS資質。
-
氰化物檢測鑒定氰化物屬于劇毒物質,極少量的氰化物就會使人、畜在很短的時間內中毒死亡,含氰化物濃度很低的水也會使魚等水生物中毒死亡,還會造成農作物枯死、減產。 中科檢測可開展氰化物檢測鑒定服務,檢測報告公安局認可。
-
化學品皮膚變態(tài)反應試驗化學品皮膚變態(tài)反應試驗是一種用于檢測化學品致皮膚變態(tài)反應作用的試驗。
-
化學品細胞微核試驗微核是由染色體的片段或整個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未能正常分配到子細胞中而形成的,可以在細胞質中觀察到。